1
入秋了,
只有夏冬两季的火辣长沙,
也有点入夜秋凉的感觉,
桌前的电脑,台灯和备课资料
窗外的夜幕,路灯和万家灯火
一个波涛汹涌的时代里,
个人总会归于平静
就像在长假的景区和各路精英大战三百回合之后
总还是要回归一颗热爱工作的心
然而,开始归纳敲上第一个字时,
我突然想起一件事,想到一个人
很多年以前的一位老奶奶
我们只见过三面,却烙在我心里
2
第一面,她坐着轮椅
我惊于她对文学、历史的热爱
那种谈文学作品炙热的眼神,兴奋的言语
我从未在大学生中看到过
她听说我读的文科,问我能不能写个中国作家的列表
举手之劳,我满口答应
第二面,她躺着医院病床上
听我念了在报纸发表的文章,
连声说好,
拍着我的肩,要我坚持写作
我低着头,苦笑了一下
快餐时代,人们几乎不会有耐心阅读超过5分钟
更不消说读文章和作品
第三面,她在遗像里
我深深的鞠了一躬
离开这个浮躁的世界也好
那一边才有纯粹的文学和作品
3
其实公共基础知识什么文学常识归纳
并没那么严肃
有时候,就是对这些知识的一种热爱罢了
现当代文学的归纳
从新文化运动说起,
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人:
一个是,陈独秀
主编的《青年杂志》,后改叫大家耳熟能详的《新青年》
虽然陈独秀干革命是有点怂,挖了不少坑,但是在文化上开创性的意义还是不能去抹杀的
另一个是,胡适
他的《文学改良刍议》努力提倡白话文
现在我们再看他的那首著名的白话诗歌《两只蝴蝶》可能不经吐槽:
“我擦,就这说水平也行?”
但是,别忘了那样的年代,要开新风,光是勇气和眼界就足够留名了,无数的人那时候还抱着古人的大腿忙着训诂,考究嘞。
接下来就是现代文学中的六大代表人物,
在亲友面前假装有文化的必备知识
鲁、郭、茅、巴、老、曹
鲁迅:这里就不再多说了,他的作品读过高中的都能说上来,《孔乙己》、《狂人日记》、《阿Q正传》、《药》、《故乡》等名片,补充一个,鲁迅为数不多的描写都市青年爱情的短小说《伤逝》,推荐大家一读
以前不懂鲁迅,长大了,懂了,才发现被他的文章刺的生疼
郭沫若:抛开他老人家的人品不谈,对文学贡献有三:《女神》、历史剧本的创作、甲骨文的研究
茅盾:《子夜》、农村三部曲”:《春蚕》《秋收》《残冬》
巴金:
“激流三部曲”《家》《春》《秋》
“爱情三部曲”《雾》《雨》《电》
老舍:
长篇:《骆驼样子》《四世同堂》
中篇:《月牙儿》《我这一辈子》
剧本:《龙须沟》、《茶馆》
曹禺:戏剧:《雷雨》《日出》《原野》
说完六大作家,再来补充现代作家中,最常出现的一些人物:
郁达夫《沉沦》
徐志摩《再别康桥》
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、《沙菲女士的日记》
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
多说一句,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以土改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之一
此周立波我就不和另一个同名的比了
那是对作家的不敬
沈从文《边城》、《八骏图》
林语堂《京华烟云》,林老对文章的理解并不是要把文章作为匕首或者武器,而是一种更为闲散的文风,因此被称为“闲适文学
说完了现代,最后在归纳一波当代作家的考点: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
赵树理《小二黑结婚》,被称为山药蛋派
陈忠实《白鹿原》
王安忆《长恨歌》
贾平凹《废都》《秦腔》
莫言《蛙》《檀香刑》《丰乳肥臀》,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
有的作家鸿篇巨著,比如《战争与和平》,但有的作家,就像雕刻一件微小的艺术品一样,虽小却精致到令人惊叹,莫言就是这么一种作家。
3
总结完这些常考的现当代作家
不自觉想牢骚两句
这个时代,功利,快餐,浮躁
没人再提这些文人墨客了
所以他们只能存在于某个考试里
换算成一些分数罢了
来源:公基沙馆长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